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!青春中国风华正茂,五四精神历久弥新,锐意进取、竞展风采的年轻人,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,不断注入蓬勃活力。让青春在奋斗路上,熠熠闪光!

以百姓诉求为哨:张家湾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负责人张慧慧

“我们来分析一下,今天的诉求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……”在张家湾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的智慧大屏前,35岁的张慧慧正和同事分析当日的诉求数据,这是他们每天的“必修课”。

2020年起,张慧慧担任张家湾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负责人。她带领同事们以百姓诉求为哨,闻风而动,用接诉即办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变化。两年来,张家湾镇接诉即办综合成绩从全区倒数第一提升至第九名,在全区各乡镇中排名第三,取得历史最好成绩;全镇日常类诉求下降20%,满意率达97%,治理类乡镇退出任务顺利完成,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。

2020年刚接手接诉即办工作时,张慧慧很快发现工作流程不清晰,工作人员对业务不熟悉。“12345接诉即办工作由许多环节组成,接单、派单、督办、回访,明确制度流程和每位成员的分工至关重要。那100多天里,我没有按时下过班,白天在协调解决诉求,晚上就在办公室总结流程、搭建机制。下班前最后一件事情是把今天的工单全部过一遍,每天都是夜里十一二点离开办公室。”

接诉即办包罗万象,作为一名中文系的毕业生,张慧慧不断充实各方面的知识。“很细很细,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了,法律、规自、心理学,各种专业知识都要学,这样才能心中有数、思路清晰。”

遇到棘手难题,张慧慧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这天下午,她来到了花庄地铁站附近的一处涵洞。最近周边市民对此地反映集中,没有采光出行不便。“现在是下午四点,涵洞里的太阳能灯确实已经不亮了。”张慧慧了解到,此地的产权属于首发集团,但太阳能灯是张湾村为了方便太玉园居民穿行涵洞安装的,但由于太阳能灯储能有限,天黑后就不亮了。张慧慧“吹哨”找到了首发集团、镇相关办公室、张湾村、施工单位。大家一起现场办公。

“我们愿意出钱,但首发集团得允许我们在这里动工。”张湾村负责人首先表态。

“我们需要镇里给集团出函,就可以允许开工。”首发集团也很爽快。

在张慧慧的现场协调下,难题迎刃而解。

不过,并非所有的诉求都能完美解决。2021年夏季,中心接到诉求工单,张辛庄村的一位村民想要把孩子送去外区上学,但是由于村内拆迁,目前孩子户口本的地址是虚拟地址,派出所无法为其开办相关证明,无奈之下家长拨打了12345市民热线。

单子派过来,张慧慧立刻联系。果然,依照现行规定,确实无法帮孩子在外区办理入学。“现行政策下好像哪个部门都不能解决,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。”张慧慧把手机号留给这位家长,承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她。镇教委、外区学校、回迁小区负责的北投集团、通州派出所、外区派出所……连续三天,张慧慧查询了各种资料,与涉及的部门挨个沟通,每天给家长打几十分钟电话通报各个环节的最新进展。为避免耽误孩子入学,张慧慧还联系了区内另一所学校,建议家长让孩子就近入学。“我利用我的信息搜索能力,帮她把所有的信息都查齐了,包括外区教委的联系方式、学校的电话、派出所的电话等,帮家长列了一个长长的文档,她特别感动。”最终,户籍部门给家长提出了一个可行建议,这桩难题终于解决。“其实我并没有实质性地帮她解决问题,只是尽我所能在帮助她,毕竟我来搜索这些电话要更容易一些,但她被我的态度打动了,也非常认可我的工作”。

张慧慧和她的团队还展现出年轻人敢于创新的魄力。在她的建议和推动下,张家湾镇研究开发了“湾事通”小程序,群众可以通过小程序“网上12345”实时反映问题,为接诉即办、未诉先办至不诉自办奠定了技术支撑。

“虽然每天都很累,但我过得特别充实。最开心的是,同事跟我说,今天的工单全部都解决了。看到我们镇的诉求量越来越少,老百姓对我们越来越满意,那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。”张慧慧说。